金融业期待更多民资“搅局”
【添加时间:2013/9/3 21:28:17】 【浏览次数:1409次】
调整金融市场结构,打破金融行业垄断,提高金融市场效率,仅仅依靠现有机构自身的改革难以实现,有待更多民资的进入,以改革金融市场结构,激活金融市场活力。
民营银行受到市场期待多年。今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,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。银监会等部门也提出,下半年要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。所有这些政策动向都传递出放开民营银行的信号,让许多民资跃跃欲试。
事实上,民营资本早已进入银行业: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成立的城市信用社,有相当比例的资本来自民营企业;从1995年开始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陆续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,其资本构成不仅继续保留原有民营资本,而且民营资本进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。
1996年,中国民生银行成立。这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时的股权结构中,共有59家发起人单位,注册资本13.8亿元,其中,85%来自非国有企业,占据主体地位。这家由工商联牵头成立的银行,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。
2005年,几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推进城信社整顿。在城信社改革过程中,有许多民营资金参与改制,甚至掌握了实际控制权,也出现了一批诸如泰隆银行、台州银行这类优秀的商业银行。
在过去的20年里,中国尽管没有像西方那样金融自由化改革,但总的趋势是向自由化发展的。但是,为什么中小企业贷款难、贷款贵却长期没有改善?为什么需要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,尤其是中小企业得不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?
道理很简单,我国的金融体系虽有民资参与,但一直是由国有资本主导。统计显示,在当前我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中,95%由各级政府、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。这一国资控股的格局造成了银行业高盈利但低效率、对实体经济服务不足等诸多弊端。
业界相对一致的观点认为,鼓励发展民营银行,不仅能促进形成银行业的竞争格局,打破国有资本在金融业的垄断现状,调整金融市场结构,还能倒逼大型银行提高经营效率、改善服务质量,最终形成多层次、高效率、充分竞争的金融体系。
如何调整金融市场结构?从机构布局考虑,主要是造就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、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之间的平衡。所以,要深化改革,别无它法,只有放开民营中小型银行。等中小型民营银行发展起来之后,它们才会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只有有了一个平衡的金融结构,中国才可以避免华尔街那种“大而不能倒”的局面,中央政府的政策才不会被金融机构所挟持,普惠的金融服务才能照顾到小微企业。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,金融才能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原,利率自由化才会变得有意义。